环保科普    
首页 >> 环保科普 >> 科普知识

吃饭新风尚:公筷公勺讲卫生


发布时间:2020-02-27





“改变老祖宗几千年的用餐习惯,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。既要选择时机,更要讲究策略、注重方法。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应该移风易俗、开风气之先,抓住防控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机,凝聚全社会共识,加快推广公筷公勺,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。”2月26日上午,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主任医师接受媒体专访时强调。

2月23日,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、市文明办、市卫健委、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: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在家就餐,都要为每一道菜加公筷公勺,饭店更要主动提供公筷公勺。

倡议发出后,广大市民纷纷点赞、好评如潮,认为这是利己、利人、利社会的大好事。但是,也有市民留言表示:“公筷太麻烦,而且容易搞错。”“公筷多人拿,也容易交叉污染,不如分餐,各吃盘中菜。

针对这些市民朋友的疑惑,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主任医师表示,分餐制虽好,但不完全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。怎样既沿袭优良传统习俗,又养成文明卫生习惯,阻断病菌传播,降低患病风险?推广公筷公勺是最合适的方法。

吴立明指出,在用餐者面前放两双筷子,进餐过程中很容易搞混;而在餐桌上放多副公筷公勺,也容易搞混。因此,直接在每一道菜上加公筷或公勺,更具有可操作性。

他建议,对公筷公勺的尺寸、外形要稍加改变,以不同于普通餐具,例如筷子可以略长一点,方便稍远距离的夹取。还可脑洞大开、创新思维,借鉴西式色拉勺,设计出一种专门的“公叉勺”,即将勺子前半段做成叉子状,勺子柄长一些,使用效果会更好,也有利于避免混用。至于担心使用公筷公勺出现的手接触传播风险,还是要通过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等来避免。



吴立明主任表示,作为健康上海行动的技术支撑机构,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要做上海公筷公勺行动的“多面手”:公筷公勺倡议的先手,促进倡议落地的推手,市民健康用餐的帮手。

来源:大众医学





上一篇: 没有上一篇了



主办单位: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
单位地址:南昌路57号3号楼3307室
电话:021-63233165(信息公示)021-64756391(其他事项) 邮编:200003
电邮:shanghaisses@126.com(信息公示)shanghaissese@126.com(其他事项)